$(document).ready(function(){ $('.slider').smallslider({ onImageStop:true, switchEffect:'fadeOut',switchEase: 'easeOutSine', switchPath: 'up',switchMode: 'hover', showText:false,textSwitch:2,switchTime:600 }); $('#marquee').kxbdMarquee({isEqual:true}); });
  • 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探索交流 >
    【公益入门】公益“薪”问题
    2014-06-05 06:22:06   来源:    点击:
    \
    (根据“梦创公益内部学习成长沙龙——公益入门”整理)

      说到公益人的薪资问题.,主要有两种声音:

      1、什么?做公益的还拿工资?或者是:做公益只能拿徘徊于温饱线上的工资,死不了就可以了。

      2、(对公益界稍多些认识的)工资太低了,租不起房、养不起娃,怎么做公益呀?公益人应该有体面的收入,让更多人投身于公益。

     

      谈到工资问题时,我们工作人员感慨万千,又一次绝望地问:啥时候给涨工资呀?前不久了一位朋友,随口一问,人家的工资6000人民币,而我们梦创公益4个全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加起来也没那么多。而这恐怕是公益界的普遍状况。

      但是还是有很多不了解公益的人,觉得公益人不应该拿工资或拿低工资。比如当磊哥说他已经好久没给自己发工资了时,有志愿者讶异:你也拿工资?类似的事很多,大众对公益的误解多源于对公益的不了解。所以诸如此类的公益入门的沙龙活动真的是很有必要。

      鉴于公益界工资水平偏低的现状,有人提出:公益人士应拿体面工资。也确实有极少数的公益机构做到了这一点。话说,如此大快人心的提议不禁让人心潮澎湃,大家都希望能没有后顾之忧地更好地投身于公益,但怎样是“体面的工资”?这少数的公益机构的提薪会给公益界带来什么影响呢?

      可以确定的是,公益界的薪资水平普遍偏低,因为当前国内公益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很多机构项目资金都很难保障,这样就很难有充分的资金来满足工作人员的各种需求。然后,一边有人高喊:公益人要加薪,要有体面收入;另一边是大多数机构发不了高薪,拿着低薪的公益人士不断被舆论影响着应该拿体面收入。这样的后果是,大量的人拿不到“体面的收入”,心里不平衡,导致一部分人干不下去。最后忘记了自己当初参与公益的本意,从而选择放弃。这无意间扰乱了公益的发展。

      不是说体面的收入不好,而是目前的状况,真的做不到。既然如此,就不要用这些太遥远的想法来扰乱公益人的心态。公益人士的工资虽然偏低,但我们至少是在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物质、精神双重收获;相比之下,很多人虽然有体面的收入,却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推荐阅读一:

     

    对公益人的误解从何而来?

      

    被误解的公益人

      1、公益人应该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所以不应该拿工资,即便拿工资也应该拿低工资,无法接受公益人拿高工资。

      2、你们怎么能用大家的捐款发工资,养活自己,可耻!伪善!

      3、公益人应该过俭朴、清贫的日子,比如在外面吃饭不能点贵的菜,不能穿名牌衣服,不能喝咖啡,不能开车上班,不能坐飞机,能省则省,把省下来的钱全部来帮助贫困孩子。公益人如果消费水平高一点,就会被怀疑贪污了善款。

      4、你们做公益的都很伟大,很有爱心,道德高尚!很佩服你们!我嘛,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没你们那么高的境界。我顾好自己就不错啦!

      5、社工是干吗的?就是专门帮助别人的义工、志愿者吧?做的事儿有点像居委会大妈们的干的工作。你们不领工资吧?怎么生活呢?

      6、公益人都是富人、成功人士,衣食无忧之后想献点爱心,出个名。有的还是过去干了不少缺德事儿,现在捐点钱积点德,安慰一下自己。

      7、你们是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者在企业混不下去了才去公益机构工作的吧?

     

    公益人为何会被误解?

      在很多人眼里,公益离自己很遥远。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公益无非是假期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和老人,上街学雷锋扫下马路,偶尔做做义工献一下爱心。真正接触和了解公益人的机会,其实特别少。原因大概有这几个:

      1、公益组织本来就不多,以公益为职业的人自然不常见,不了解。我的邻居亲友中,没听说有人是做公益的啊?他们是什么样的?完全没概念,只能靠想像。

      2、公益人多喜欢低调行事,不爱张扬,甚至连家里人都不知道。天天在你身边,却是最陌生的公益人。貌似做公益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啊,为啥不光明正大地告诉别人你在做什么,是如何做的,要达到什么目标呢?别不好意思嘛!你不说,谁知道你的辛苦,你的不易呢?你不想让大家了解你,怎么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怎么能吸引更多人和你一起做公益呢?!你得让大家知道,你也是凭本事,凭一技之长吃饭的,工资不是白拿的!

      3、貌似在媒体眼里,公益都不是人,是“神”,是“圣人”!媒体采访公益的时候,老套得要死,就喜欢把公益人推向“神坛”,视公益人为道德高人,要么是不食人间烟火、无欲无求的神仙,要么是安于清贫、跟自己和钱过不去的苦行僧。如此这般,硬生生拉大了公益人与普通人的距离,普通人只能仰视崇拜之,自愧不如。完了日子照过,反正公益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所能达到的。

      4、当然,也有一些所谓的公益人,难免陷入道德优越感的泥潭不能自拔,瞧不起那些还没做公益或者做得少的人,看不顺眼和自己一样做公益的同仁;还有的获了奖就变得飘飘然,不知道自己是谁,喜欢到处炫耀显摆,在微博晒完了上微信晒。结果贻笑大方。哦,原来公益人是这么清高,如此爱虚荣,我可不想与你们为伍。那公益人不能高调吗?当然可以!你可以高调宣扬公益的理念与常识,可以大肆宣传做公益的渠道和方法,公开分享你的工作经验和成长收获,让更多人了解公益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高调,本身就是值得赞扬的公益行为。

      5、最后严肃一点说,因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请各位公益人认真想想,你所在公益机构的透明度和专业性如何?外界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机构的运营管理、项目执行、筹款计划、财务状况,以及你个人的工作职责、考核方式与工资结构,先别说其他人,你们机构的资助者清楚这些东西吗?你们如何向人们证明,你们的专业能力所创造出的社会价值,应该得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并得到相应的合理的劳动报酬?如果不够透明,不够专业,被人误解、猜疑,便是必然结果。

     

    请不要用道德绑架公益人

      容易被道德绑架是公益人长期遭受误解的恶果之一。因为确实有些人对公益人抱持过高的道德期望,喜欢动不动就拿起道德的大棒,对公益人说三道四。这不,连我这么平和的人都忍不住调侃一番,替公益人说几句公道话:

      你说公益人不能去星巴克喝咖啡,不能这不能那是吧?你喜欢用道德绑架公益人,要不你也体验一下反绑架?

      就你,你都没做公益怎么就去星巴克喝咖啡了?你都没做公益怎么出差还坐飞机?怎么还去参加相亲节目?

      凭什么人家做了公益,就不能跟你一样呢?凭什么公益人就该被你用道德绑架呢?为什么捐了钱的挨骂,不捐钱的逍遥自在呢?为什么做了事的被粗暴质疑,不做事的却耳根清净,活得滋润呢?难道这是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

      你希望工资越高越好,却认为公益人应该拿低工资,最好不要拿工资;你喜欢吃大餐住大房子开豪车,却觉得公益人就该艰苦朴素过着清苦的日子,省下喝咖啡吃大餐坐飞机的钱来帮助别人;和公益沾了边,就不能和你一样过体面生活?

      没错,公益人是自愿为了理想,以一腔热情和专长、学识谋求公平正义与社会福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比你高尚,成为你眼中不食人间烟火无欲无求的异类。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和你一样享受生活,他们也希望看得起病,结得起婚,然后养家糊口,让家人生活得更幸福。

     

    推荐阅读二:

    公益组织的薪酬与公益事业的道 (节选)

    文/伍松

      众所周知,美国是全世界最具慈善公益传统,也是慈善公益事业最发达的国家。然而,与大多数在国内去想象国外(或者即使到了国外,也未作深入了解)的公益届朋友的想象不同——美国绝大多数的慈善公益组织,全职受薪人员非常少,并且薪酬普遍比较低。

      我曾询问过美国基金会中心(Foundation Center),以纽约为例,慈善公益组织的人均薪酬是当地企业人均薪酬的50%~60%。

      实际上,日本的慈善公益组织,也是同样的——全职人员少,薪酬比较低。据关西国际交流团体调查,日本的慈善公益组织中,大部分正式职员的年收入少于300万日元,这在日本属于偏低收入。

     

      但全职受薪人员少、薪酬低,并未成为美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乃至以公益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的瓶颈,也未成为优秀人才加盟慈善公益组织的障碍。奇怪吧?

      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具有基督教的传统和社会福利体系的保障,因此“全职人员少”和“薪酬低”在美国行得通,但在中国不能。

      这个说法有点道理,但不完整:

      其一、就宗教而言,美国有基督教信仰传统,但同样“全职人员少”和“薪酬低”的日本没有。

      其二、公益和志愿精神,是美国立国之初就有的。在一两百年以前,美国的福利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甚至针对慈善组织的免税法律都未出台的时候,美国的志愿者和捐赠人就开始不计得失地行动起来了。

      其三、从现当代环境看,社会福利体系当然会反过来保障美国的慈善和志愿精神,但并不是形成较低薪酬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乃是社会大众的认知和接受度。

      社会大众(包括公益从业者)会认为,与企业相比,全职公益人员获得了物质和精神(快乐)双重收获,因此,物质报酬必须低于企业才合理——关于这个问题,我求证过美国的公益同行,这是最常见的回答。

      在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之后,明知薪酬偏低的现实,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慈善公益组织。对此,评论家田中尚辉在《志愿者的时代》一书中反问:“年收入250万,干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工作,和年收入500万做一名可能并不喜欢本职工作的工薪阶层,你会选择哪个?”

     

      中国也是一样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包括薪酬水平和全职人员数量),归根结底不是由福利保障体系决定的(其实反过来,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倒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公益事业发展推动的结果),而是由社会大众的认知决定的。

      慈善组织的资金,要么直接来源于社会大众,要么来源于企业,而企业也是由社会中的“人”建立的。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大众的认知,最终会决定公益组织的较低薪酬水平和少量全职人员引领大量志愿者的模式。否则,一个公益组织(或项目)就难以有长期的持续性。

      制度和福利体系的缺陷,虽然是事实,但很遗憾,它不可能成为给公益组织和公益人“加薪”的理由。因为,你首先得过“大众认知”这一关。是的,大众的认知是逐渐演化和发展的,但其过程极其漫长,并且不是你、我或者任何人能够在短时间里去引领和左右的。

      美国的慈善公益发展了这么多年,还有97%的基金会没有受薪雇员,在150多万注册的NGO当中有60多万是全志愿者组织,30多万仅有1名半职或全职受薪人员,就可想而知中国的大众会如何认知了。

     

      国内的慈善公益组织,希望(或者认为)用较好的薪酬待遇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并用较多的全职和半职人员去加强机构的能力、增加对项目的实施和监管力度——这无可厚非,但本质上,这是一种企业式的或者中国政府式的思路,不是纯粹的公益思路。

      公益的发展思路,始终应该是较少的投入激发大范围的参与(即所谓“杠杆解”),因此,很少的深度参与公益者(全职、半职受薪人员)引领多得多的浅度参与者(志愿者),同时推动企业和政府的有所作为——才是社会大众可接收的长期可持续的公益之道。

      当然,这不容易,这需要不断创新,甚至比企业和政府的工作更难,但这就是公益事业的特点。

     

      话说回来,中国的公益事业,在人才方面,的确面临和美国不一样的、很大的困境。

      在美国(以及许多别的西方国家),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相互之间人才是“三向”流动的,一个优秀的人才,在企业干了10年,可能会加入公益组织干3年,然后又加入政府干5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慈善公益组织的从业人员可以领取较少(甚至不领取)薪酬,这样,既符合大众的认知,也不会对自己养家糊口形成长期的影响(短期可能有影响)。

      假设一个人有30年的工作时间,那他拿出自己职业生涯当中的十分之一或者再长一点的时间,不求金钱回报不计个人得失,好好奉献一下自己,这个决定不太难做。

      (能够把慈善公益当做一生的追求,并因此坦然于较低的物质生活水平,这样的人才,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是比较稀少的,都应当给予十二分的敬佩和赞扬。但仅有这些人,慈善公益不会发展成为一项社会事业。)

      但在国内,就难多了。首先,公务员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你再优秀,没有背景和关系也枉然。其次,企业对公益组织的认识,也尚在起步阶段,能够意识到公益组织的人才培养功能,以及对企业组织文化的正向加分作用的企业,还非常稀少。

     

      但我以为,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困难和困境,就用企业化的非公益的方式,想去跨越这个发展阶段。

      当下的一个方法是,关心中国公益事业的社会公众和各类媒体,应当大力鼓吹企业和公益组织的人才“双向流动”。第一部门的公务员队伍很难进入,但充满活力的第二部门(尤其外企和民企),已经在慢慢改变之中,并且变化一旦开始,就不再会逆转。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青少年教育公共微信平台(天使之友),了解更多青少年教育信息,并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
    关注请扫描以上二维码,也可搜索微信公共号:mc-angels 加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探索交流 >
    • 分享到: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new Date().getHours();